AI生成内容知识产权争议:一案揭示著作权归属

发布:2023-12-28 10:44:02 阅读:399

金手机12月28日消息,近年来,人工智能(AI)产业蓬勃发展,不仅涌现了众多AI创作类产品,如AI文生图和AI图生文等,还引发了有关AI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争议。用户仅需提供简单提示,AI大模型即可生成文字、图片、代码等多种内容。然而,AI生成的内容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以及相应权利归属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

最近,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了一起涉及李某与刘某之间的侵害作品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为AI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问题明确了一些关键概念。

据悉,原告在使用开源软件Stable Diffusion的基础上,通过输入提示词的方式生成了涉案图片,并将其发布在小红书平台上。而被告则在百家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并使用了原告生成的涉案图片作为文章配图。

原告指控被告未经授权使用了涉案图片,同时删除了原告在小红书平台上的署名水印,导致相关用户错误地认为被告是该作品的作者。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等。

被告辩称,他并不确定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图片的权利,同时他发布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原创诗文,与涉案图片关系不大,并且没有商业用途,不存在侵权故意。

法院审理后认为,涉案图片符合作品的定义,因其在外观上与通常的照片和绘画无异,属于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涉案图片是原告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原告在构思、选择提示词、设置参数等方面进行了智力投入,因此具备了作品的“智力成果”要素。此外,涉案图片与已有作品存在可识别的差异性,原告通过不断调整和修正生成过程展现了个性化表达,具备了“独创性”要素。

涉案图片是一幅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造型艺术作品,属于美术作品,因此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最终,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被告赔礼道歉并支付原告500元的赔偿金。目前,双方均未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已生效。这一案件为AI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指导,也引发了对于AI创作类产品的更深层次探讨。

热门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