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争霸赛:Kimi等AI产品该把钱花在谁身上?

发布:2024-11-26 15:55:09 阅读:292

随着国内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去一年中,这一领域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竞赛,逐步迈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阶段。GPT-4的发布标志着全球AI技术迈入新篇章,国内厂商也不甘落后,经过多轮技术迭代,各大产品的基础能力差距正逐渐缩小。如今,如何在技术门槛日益降低的市场中,将AI能力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成为了所有参与者的核心挑战。

在这场商业化探索中,C端普通用户的争夺尤为激烈。月活数据成为衡量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豆包、文小言、Kimi等产品竞相角逐,背后是各大厂商对用户心智的深度争夺。

国内十款大模型产品1-10月投流金额

《2024年AI智能体应用洞察半年报》揭示了这一领域的激烈竞争。在用户留存成为衡量产品成功的标尺下,如何让普通消费者真正理解、接受并持续使用AI工具,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效率工具,成为决定产品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过去半年里,各大厂商在用户获取上投入巨资,从B站的科技博主合作到小红书的场景种草,从快手的规模化投放到抖音的流量垄断,每个平台都上演着用户争夺的大戏。

然而,在这个高关注度却难以覆盖成本的市场中,烧钱似乎成了无奈的选择。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每一分投入都带来真正的用户价值。不同平台的用户特征、内容生态和获客成本直接影响推广效果和用户留存。B站以其科技氛围和年轻用户群体,成为AI产品培育核心用户的重要阵地;小红书则凭借独特的用户画像和种草文化,在AI工具使用教程传播上独树一帜;快手以性价比优势和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AI产品规模化获客的新高地;而抖音,尽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却因对非字节系AI产品的广告投放限制,形成了独特的“独占”格局。

B站作为科技内容聚集地,其用户群体以90后、95后年轻人为主,对前沿科技充满兴趣。Kimi通过与科技博主的深度合作,在B站成功打造了面向职场人群的教育性内容,既普及了AI知识,也培养了一批高粘性用户。然而,B站的高获客成本也给不少AI厂商带来了压力,促使广告主在内容创作上投入更多。

B站up主推广Kimi

小红书的用户画像则高度聚焦,女性用户占比高达80%,25-35岁年龄段占主导。平台上的海外留学生和归国人士用户不仅消费能力强,对海外科技产品和趋势也有深入了解,为AI工具使用教程的传播提供了优质土壤。小红书用户对AI产品展现出强烈的付费意愿和学习热情,特别是在个人效率提升、创意写作、图像处理等垂直领域。AI相关教程内容的互动率远高于普通内容,其中海外用户的参与度尤为突出。

小红书截图

快手用户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超过60%,35岁以下用户占比达70%,这些用户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具有强烈的社交传播属性。Kimi在快手的大量投放带来了显著的月活增长,证明了快手用户对AI产品的接受度。快手用户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案例和实用场景来了解产品,这就要求AI产品在内容创作上更接地气。

小红书截图

抖音作为日活超7亿的超级短视频平台,其用户群体覆盖广泛。然而,自今年3月发布AIGC产品治理新规以来,平台对非字节系AI产品的广告投放实施了严格限制,使得嫡系产品豆包得以独享流量红利。豆包的成功得益于抖音精准的算法推荐机制和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字节的产品方法论。然而,这种“独占”格局可能面临变数,字节商业化部门正在考虑开放投放限制,这将引发更激烈的广告竞价竞争,并倒逼各家产品在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上寻求突破。

10月国内APP端月活前十的AI产品

在这场用户争夺战中,各大平台各具特色,为AI产品的商业化提供了不同路径。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用户留下来。在拉新逐渐进入瓶颈期后,大模型厂商需要在实现产品功能价值的平台上多下功夫,深入理解不同平台的用户特征,打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体验,才能在这个寒冬中实现真正的商业突围。

热门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