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预售,是时候迎来新变革了吗?

发布:2024-11-01 09:49:31 阅读:454

在今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天猫重启预售机制的决定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策略不仅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满,也让部分商家怨声载道,质疑其实际效果。

回溯至今年618,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曾纷纷取消预售机制,转向现货销售,这一改变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好评。然而,在双十一前夕,淘宝却出人意料地宣布重启预售,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淘宝官方公布的规则,双十一活动将分为三个阶段,预售活动于10月14日拉开帷幕,随后分别在10月20日和10月28日进行正式售卖。

对于消费者而言,预售机制带来的等待时间无疑降低了购物体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消费者更倾向于即时满足,而非漫长的等待。不少消费者表示,看到心仪的商品需要预售,便直接转向其他平台下单。尤其是在京东、拼多多等竞争对手坚持无预售策略的背景下,淘宝的这一决策显得格格不入。

预售机制的本质,原本是为了减轻服务器压力、减少库存积压,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优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售逐渐偏离了其初衷。电商从业者透露,如今参与预售的商品多为上架超过90天的老产品,新品则需单独报备,且通常只有大商家才能通过。这导致预售模式对中小商家的实际意义大幅减弱,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

消费者对于预售模式的抱怨也不绝于耳。不少消费者反映,预售商品的价格往往比现货还要高,且存在价格变动的问题。例如,有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发现,同一款猫粮的预售价格比直接购买还要高出30多元。还有消费者在付完定金后,发现尾款价格被修改,且没有领券入口,导致最终价格比预期要高。

淘宝天猫在双十一期间重启预售的决定,也引发了内部的争议。今年618期间,淘天集团曾取消预售机制,并围绕“买方为第一客户”进行了体系化改革。然而,在双十一前夕,淘宝却突然改变策略,重启预售。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天猫事业部总裁家洛表示,预售可以帮助消费者提前锁定库存,为购买高价值商品提供更长的决策时间,并给予消费者更明确的优惠信息。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双十一期间,预售模式还衍生出了更多问题。例如,天猫要求报名预售的商家签署《2024年天猫双十一官方预售自动跟价合作协议》,并规定签署后不能退出。这一协议对商家的价格控制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考验,同时也增加了商家的运营风险。在双十一期间,如果因跟价导致损失,商家将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来止损。

预售机制的重启,不仅未能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未对商家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它加剧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不满和抱怨。在电商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淘宝天猫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而非盲目追求短期的销售增长。否则,双十一这一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型促销活动,或将逐渐走向消亡。

中消协今年发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也将电商平台预售模式列为“十大消费投诉热点”之首。预售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尾款涨价、预售商品不保价、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以及最低价宣传不属实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电商平台的声誉和形象。

面对双十一的颓势和预售机制的争议,淘宝天猫需要深刻反思其策略和方向。在电商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和优化,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双十一的辉煌或将成为过去式。

热门产品

查看更多